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72个村史馆留住乡愁记忆
- 来源:西安日报
- 2023-09-07 17:10:42
- 收藏
西垇村村史馆一角。
一部村史,几多乡愁。9月6日,记者获悉,截至目前,西安市长安区已建成72个村史馆,用照片追忆往事,用老物件唤醒记忆,搭起一座过去与现代之间记忆的“桥梁”,传承乡村历史,留住乡愁记忆,彰显乡风乡韵。
(资料图)
旧时光老物件饱含村民集体回忆
“这个叫风箱,以前做饭生火时用,过去生活上没有现在那么方便,很多农具现在很少见到了……”在长安区西垇村村史馆,西垇村党支部副书记刘良向记者介绍说。
西垇村村史馆位于村文化广场西南角,馆内分布有历史渊源、峥嵘岁月、历史沿革、艰苦创业、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等展区,采用艺术与写实手法,展现乡村生活。一件件物品承载着历史记忆,让村民“记得住乡愁”。
马鞍斗笠、礼仪食盒、煤油灯、蓑衣、米面斗、犁子、牛兜嘴……这里更像一个乡愁岁月博物馆,陈旧的农具、斑驳的木制推车,错落有致地摆放着,静静诉说着它们曾经的故事,将大家一下子拉回到过去的岁月。这些藏着旧时光的老物件,让传统文化绽放着别样的光芒。
“展厅中这些老物件不仅记录着乡村历史变迁,也饱含着村民们的集体记忆,这里常年对外开放,感兴趣的市民可以来参观。”刘良说,村史馆通过打造文化长廊、摆放文化园艺小品、设置宣传橱窗等,让文化气息无处不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渗透力。
群众参与把建设村史馆当“家事”来做
推开长安区四皓村村史馆青色的大门,家风家训文化长廊映入眼帘,长廊上悬挂着玉米、葫芦等物品,墙上是马车车轮、铡刀、纺车等农具,展柜里陈列着历史名人资料以及本村典范农户的家风家训,正厅展示着四皓村旧貌、新颜。
四皓村党支部书记骆小爱告诉记者,在村史馆建设中,找村中乡贤、老人,翻历史、找族谱,广泛征集历史文化典籍和各种资料,从西汉初年“商山四皓”辅助汉惠帝这一历史典故出发,打造充满历史人文的村史馆。
“为了让四皓村人牢记来时路,村上修建村史馆时,发动村民建言献策,馆内需要物件陈设,大家自愿捐献。旧风扇、老电视、旧箩筐……短短几天,100余件老物件整齐陈列在村史馆内,上面还清楚标记着捐赠者的名字和时间。”骆小爱说。
在多方收集过去的生活用品、农具实物的同时,邀请村民参加村史馆的筹建,让捐赠者有一种荣誉感,很多村民以捐赠实物为荣,都把村史馆建设当作自己的“家事”来做。
留住乡愁记忆长安区已建成72个村史馆
据了解,长安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始终把做好传承乡村历史,留住乡愁记忆,彰显乡风乡韵,激发文化认同作为重要的工作理念和内涵,打造形成了一批具有浓郁乡风乡情的花园乡村,建设了一批彰显乡风文明、传承文化遗产、展示民俗风情的村史馆、村史广场和村史文化墙。
截至目前,长安区共建成村史馆72个,村史广场38个,村史文化墙55个,村史馆在全区建设占比30%以上。太乙宫和杜曲街道实现了村史馆全覆盖。
在已建成的村史馆中,郭杜街道的香积寺村,太乙宫街道的四皓、东升、新南、新北、太乙等村,子午街道杜角镇村,王莽街道的韦兆南村,王曲街道的江兆、皇甫村,子午街道的杜角镇村,五台街道的石砭峪新村,鸣犊街道的黎明村,砲里街道的西垇村,杜曲街道的西江坡、寺坡村,滦镇街道的下滦村,魏寨街道的耶柿村、魏寨村等,走在了全区村史馆前列,成为长安区村史馆建设中的排头兵。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高乐文/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