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创新,如何转化为经济发展
- 来源:网观西安
- 2023-08-31 13:15:37
- 收藏
近日,又一个“城市创新力”榜单新鲜出炉。
这一次,研究对象聚焦在新一线城市,在15座新一线城市中,西安的创新力排名第七,隶属创新稳健型梯队。
(资料图)
当下时代大变局之中,创新已经成为一座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体现,那么,西安的创新力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它的突出优势又有哪些?
又如何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破”与“立”中,实现蜕变与飞跃?值得关注。
01
创新底气,从何而来?
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是西安坚定遵循的一条真理。
先来看一组数据:
目前,西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0431家和10186家,年底将达到1.2万家和1.4万家。
最新发布的《中国新一线城市创新力报告(2022)》中,西安又一次成绩耀眼。
如此骄人成绩,西安凭什么获得?
国家“背书”。
众所周知,“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成功获批,让西安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最优解。
作为“科创第四城”的西安正在全力以赴,创新推进“双中心”建设,未来预期肉眼可见。
此外,西安市科学技术局近日批准的“组建金属材料特种成形技术与装备等18个创新联合体”通知,意在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秦创原“发力”。
近几年,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无疑是西安,乃至陕西创新经济发力的“新引擎”,其建设的“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平台体系,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9家。
在秦创原系列项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经济产业企业逐渐聚集,相关产业发展开始进入“增速”阶段。
图源:秦创原
科教实力“迎人”。
作为创新力的源泉,西安科教实力不容忽视。
值得关注的是,西安的教育综合实力排名全国前列,这便是西安创新实力能够在全国脱颖而出的关键。
目前,西安正在举全市之力建设“双中心”、秦创原总窗口,复制“一院一所一港”模式。城市创新力,正在西安昂然迸发。
02
创新力,有何突出优势
提到西安,人们往往就会想到辉煌的历史文化成就,殊不知,西安也有科技引领创新的高光时刻。
关于创新力的具体表现,仅“北斗导航”“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下水”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西安科技的参与感也是满满的。
与全国创新城市相较而言,西安创新力的突出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硬科技”,独树一帜。
“硬科技”一词发源于西安,这几年西安也在用自己的努力和实力,佐证着“硬科技之都”的建设目标。
例如,物联网技术体系,成为当下实现双碳战略、数字经济的智慧底座和核心支撑,全面助力产业升级和中国智造。
发明专利,名列前茅。
上个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其中,西安共获得2项金奖、2项银奖以及15项优秀奖。
截至5月底,西安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3.2件,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其形成的高校院所、企业、服务机构“三方联动”机制,正在积极探索高质量创造、高水平保护、高效益运用的知识产权发展“西安模式”。
图源:秦创原
人工智能,崭露头角。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下城市创新力体现的直接反映。在全球人工智能创新500强的城市中,西安排名全球第23位,中国第7位。
另外,在西安的“科创版图”上,国家超算中心的建成,让“西安算力”跃居全国第二。
目前,西安拥有150余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20余所相关科研院校,人工智能产业已崭露头角。
营商环境,多措并举。
在西安,很早就树立了“大营商环境观”。
例如,在研发阶段,相关部门会把中央及省市的优惠政策精准匹配上门;在专利申请阶段,快速预审等“绿色通道”极大地节约了时间和成本;遇到侵权行为,多部门协同保护的机制,让企业安全感满满。
目前,西安正在营造做强“引力场”,做大“蓄水池”,做优“生态圈”,做广“竞技台”的完整营商环境生态体系。
这些,足以说明西安在支持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城市未来价值空间的决心和力度。
03
科技经济“两张皮”,如何破解
说到创新,另一个词就不得不提,那便是转化。
当下,“科技经济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如何让创新成果转化为直接的经济效益,带动区域发展,西安任重,且道远。
首先,建立新型科技创新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新型体系俗称“四不像”。
它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文化不同;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内容不同;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目标不同;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机制不同。
正因为它既有政府和单位功能,又拥有企业和科研功能,才是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灵魂所在。
这方面,可借鉴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建立起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创新中心,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另外,“江苏研究院”模式也是这样的存在。
其次,探索人才创新新机制。
西安科教资源虽然丰富,但仍然要看到,在国家级重点人才,尤其是重点产业的高技术人才欠缺。因此,西安需要继续强化人才引擎,为城市招才引智。
以成都为例,其建立的“揭榜挂帅识才-研发平台聚才-创新事业用才-顶层设计留才”新型研发机构人才体制机制,就值得借鉴。
图源:西安高新
再次,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研发占比。
必须正视的一个事实是,西安专利授权量和技术合同成交额位居全国前列,但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率不到30%。
当下,特别需要西安加大对企业的研发支持力度,同时,加大培育“隐形冠军”企业和“链主式”企业,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创新产业体系,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链条。
在深圳,流传着“6个90%”的创新密码,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
可见,龙头企业技术研发对城市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多大。
最后,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在创新生态吸引力上,南京市对创新的扶持力度较大,尤其是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方面,南京的做法曾被工信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西安需要借鉴的是,打造出适合西安的创投生态,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一方面,加快集聚全球高端要素,形成内陆对外开放合作的新领地;另一方面,出台新组合式的税费支持政策,营造出“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开放型创新生态格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