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聚焦:周至县深山护林人的守望:只为青山着绿色

  • 来源:西安文明网
  • 2022-09-06 15:43:46
分享到:
  • 收藏

巡山途中,李西峰帮村民查看中蜂养殖情况。

位于秦岭腹地黑河源头的周至县国有厚畛子生态实验林场管辖面积69.45万亩,下辖10个森林管护站,森林覆盖率达94%,是西安市最大的国有林场。出生于1967年的李西峰,16岁便进入厚畛子林场工作,在远离人烟的秦岭深山,他常年与高山白云为伴,和清泉鸟兽为邻。数十年如一日,李西峰无数次翻山越岭、巡林查山,守护着秦岭深处的一草一木。

巡山护林


【资料图】

他的足迹踏遍林场的沟梁坡涧

驱车驶出关中环线,从周至县马召镇顺着108国道逐步深入国有厚畛子生态实验林场腹地,绿树成荫、鸟鸣阵阵,一片片森林给秦岭披上厚厚的绿装。9月2日,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近两小时后,记者在厚畛子森林管护站见到了李西峰,他身材清瘦、两鬓斑白,动作却仍轻盈。

“我就是土生土长的厚畛子镇人,在林场的39年里,我见证了厚畛子林场的历史性转变和巨大发展。”李西峰介绍,2000年左右,厚畛子林场辖区先后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森林公园建设工程,李西峰随后转岗成为一名护林员。成为护林员后,李西峰在林场下辖的板房子管护站等多个站点参与护林工作,主要负责巡山护林、森林防火巡查、制止上报“五乱”情况、物种资源监测等。

每个巡护日的清晨,李西峰便要背上装着弯刀、绳子、铲子、水壶等工具的背包,和两名搭档一起从管护站出发,再前往分管区域。“近山巡护一般要步行二三十公里,清晨出发,太阳落山时就能返回管护站。”李西峰告诉记者,如果是远山巡护,至少要在山里待3天,渴了就喝山泉水,饿了就吃带来的干粮,夜里困了就在山里搭帐篷睡觉。

采访中,李西峰带着记者走上了他十分熟悉的护林路。这座山位于厚畛子森林管护站身后,名为安沟,由于山里大部分区域都无人居住,需徒步进入大山深处。铺满落叶的山路崎岖难行,耳畔只余风声、水声、鸟啾、虫鸣。“铲子是用来修剪树枝的,钳子是用来修补护林围栏的……”李西峰一边巡山一边向记者介绍,在护林路上,他不仅要巡查森林火灾、洪灾安全隐患,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树木是否有病虫害。

巡山近1小时,手机显示正处于海拔1356米的山腰上,此时记者已气喘吁吁,有些体力不支。“这才走了不到一半路程呢,海拔最高的地方有两千多米。”李西峰仍然脚步轻快地一边在前方探路,一边手持他那台带GPS的工作手机记录着巡查情况。

记者在这台记录着移动轨迹的手机上看到,多年来,李西峰和他的同事们的足迹几乎遍布厚畛子林场所有的沟梁坡涧。“69.47万亩森林就是我的家,我平均每年上山巡查260次,行程3000多公里。”提起林场,李西峰难掩骄傲,他亲眼见证了林场区域的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92.3%提升到了94%。

与山为伴

护林生活有苦也有乐

“下坡时容易重心不稳,你可以让身体重心向后倾斜,然后一只脚打横落地……”下山过程中,李西峰向记者示范教授了一些攀爬、下坡技巧。在近两小时的步行途中,李西峰虽然始终步履轻快,但仍能看出他的腿有些异样。

“这是老毛病了,不打紧。”李西峰说,他的腿曾受过一次外伤,由于当时放心不下林场工作,伤还没痊愈,他又踏上了进山的路,清晨的护林路上露水深重,双腿常被露水打湿。深冬山里的河水冰冷刺骨,他们仍要脱掉鞋袜蹚水过河……久而久之,他的腿关节永久损伤,导致行走不便。

负重巡山的艰辛,旁人难以想象。“与世隔绝”的孤独和对家庭的照顾不周,也是护林工作必须面对的现实。由于工作原因,李西峰曾连续多个春节没能回家陪伴妻子和孩子。“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和家里联系全靠写信,回一趟家也要走四五十里路。可以说,我的两个女儿和小儿子是我爱人一人辛苦拉扯长大的。”如今,虽然已有两个孩子成家立业,但因为错过了孩子的成长,一说起这些,李西峰感到十分亏欠。

“深山常年见不到人,和同伴车轱辘话说了几遍就没味了,觉得寂寞了就对大山喊几下。”李西峰回忆,刚做护林工作的那些年,晚上在山里搭帐篷睡觉最让他感到害怕,“深夜里山风呼呼地刮,啥动物的叫声都有,风刮掉一个树杈就像砸下个石头,我心里就反复默念‘别害怕,是风,是风……’”

初秋的安沟仍郁郁葱葱,鸟语虫鸣不绝于耳,走在茂林间,李西峰心生感慨。“工作虽然辛苦,但呼吸着清新空气,还能看到很多常人见不到的风景,这是我们特有的生态福利。”短暂的“痛苦回忆”后,李西峰话锋一转,哈哈笑出声来。

“以前因为采伐,山里出现了荒地,雨天就会经常发生洪水,流到山下都是泥水,现在水清了、树多了,生态环境真是变好了。”回顾职业生涯,李西峰最骄傲的是2020年4月和同事们在太平河林区巡护时,遇到了一支多达百头左右的“羚牛大军”。“那种时刻其实非常危险,羚牛是一种攻击性较强的大型动物,我和同事们赶紧趴在地上隐蔽起来,直到羚牛慢慢走开,才起身返回。”近距离看到羚牛的喜悦让李西峰在那一刻忘记了恐惧,每每描述起当时的细节,他仍然会抑制不住地兴奋起来。

“野生动物多了,说明生态变好了。”置身安沟的松林间,李西峰自豪不已,安沟的这片油松、落叶松人工林,已成为周至县国有林场人工造林恢复生态的“样板林”。如今,李西峰成为厚畛子森林管护站站长,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他说,看到生态环境变好了,护林站点的条件也改善了,他觉得值。

“绿海”深处

他和乡党共同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回站已是夕阳下山、暮鸟归巢时。李西峰带记者来到山脚下的厚畛子村,绿树掩映之下,几幢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村道宽敞整洁,溪水潺潺流淌,颇有几分“世外桃源”的风韵。

“村里曾经到处是土路,一下雨就满地泥泞,现在有了水泥路和宽敞平坦的步道,过去条件艰苦,现在几乎家家都住上了两层房。”李西峰说,外人难以想象,如今生活比蜜还要甜的厚畛子村村民,多年前还在山沟里靠伐木维生。当时,眼看着山里的一颗颗大树被砍伐运走,村民们的生活却没有一点起色。随着伐木被禁止,村民们才从伐木向护林转变,如今,环境好了,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

“咋也想不到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回首过往,恍如隔世。在60多岁的厚畛子村村民熊光荣看来,厚畛子村的美丽蝶变,离不开李西峰等护林员们的支持和奉献。

“近些年来,政府鼓励我们种植养殖,但我们没有经验,多亏了老李他们给我们传授种植技术。”熊光荣说,如今厚畛子村村民们都种起了灯台树、山茱萸,还在山上养起了中蜂。种植季,李西峰带领他的同事们手把手指导大家科学种植;收获季,李西峰上门教村民们辨别、预防病虫害;日常巡山时,李西峰总会顺路帮村民们看看中蜂的生长情况。如今,厚畛子村民靠种树养蜂、造林绿化,收入连年累增。

“老李巡山回来啦?快来给你倒点热水喝!”

“谢谢啦!上午看到有外人进山么?最近天晴了,注意防火。”途中,几位村民围坐在一起掰玉米,看到李西峰来叮嘱森林防火事项,村民们热情熟络地打起了招呼。

村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格外醒目。李西峰说,保护生态环境不仅为厚畛子村村民带来经济收益,也渐渐内化成他们的自我意识。许多村民在生产生活闲暇之余,借着散步的机会在村中转转,捡拾地上的垃圾。

“还是放心不下,我得去山上帮忙看看。”天色已暗,深山微凉。李西峰还惦记着村民们在山腰上种的那片山茱萸,送别记者的他,转身又走向苍翠的山林中去,深一脚浅一脚地向“绿海”更深处漫溯。文/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雷杰

标签: 实验林场 森林防火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