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讯:用产品“说话” 靠实力“圈粉” 十亿镇的“出圈”密码

  • 来源:陕西日报
  • 2022-12-27 10:08:16
分享到:
  • 收藏

陕西优农匠心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加工车间里,工人们忙着包装黄色樱桃番茄。受访者供图

熊宜凤给花椒树剪枝。受访者供图

靖边县东坑镇伊当湾村胡萝卜喜获丰收。受访者供图


(相关资料图)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名单。其中,我省蓝田县华胥镇、眉县金渠镇、泾阳县云阳镇、靖边县东坑镇、定边县白泥井镇、韩城市芝阳镇榜上有名,凭实力“出圈”。

这些地方用产品“说话”,以实力“圈粉”,将资源优势延伸为产业优势,又将产业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芝阳花椒、东坑胡萝卜、泾阳蔬菜……陕西特色农产品在全国有了名气。

有机产品开新路

2019年,韩城市芝阳镇被评为花椒特色产业小镇。目前,全镇共栽植花椒10万余亩,年产值达7亿元,占韩城市花椒销售总量的60%。

初冬时节,花椒卖完了,韩城市芝阳镇迪庄村村民熊宜凤依然闲不下来,忙着给花椒树进行冬剪。11月27日,天刚蒙蒙亮,她就拿着工具上山了。

在迪庄村,大多数村民靠花椒过上了好日子,熊宜凤也不例外。她是村里的种椒能手,人勤快能干,自家40余亩花椒园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冬季剪枝主要是剪掉有病虫害的枝条以及过高、过低、过密的多余枝条,这样花椒树可以充分通风透气,来年就能有个好收成。”种了20多年花椒,熊宜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这个花椒种植“老把式”心里,花椒要想卖上好价钱,就得有高品质。“自从加入合作社后,花椒品质提升了,价格也逐年上涨,今年一公斤卖到80元呢。”提起合作社,熊宜凤有说不完的话,“多亏了合作社,放到以前,这花椒价格我们想都不敢想。”

熊宜凤口中的合作社是芝阳镇迪庄村孟益沟股份经济合作社。“韩城大红袍花椒虽然名声在外,但跟其他地方的花椒相比,价格上还有很大差距。”合作社负责人周维林认为,要想让韩城大红袍花椒实现“名利双收”,优化品质至关重要。

2017年,周维林决定尝试发展有机花椒,走精品路线。后来,合作社引进生物农药防治花椒病虫害,并用牛羊粪、活性菌有机肥改良土壤。“我们对全村的花椒实行农资统一采购、生产统一管理、销售统一组织,并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周维林说,经过几年摸爬滚打,合作社的花椒产业走上了绿色无公害的发展路子,有机花椒品牌越叫越响。在价格上,有机花椒售价比普通花椒高一倍,村民一亩有机花椒比普通花椒能多卖5000元。

芝阳镇2019年就被评为花椒特色产业小镇。目前,全镇共栽植花椒10万余亩,年产值达7亿元,占韩城市花椒销售总量的60%。围绕花椒,芝阳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起了配套设施智能优越的赵峰花椒智慧种植基地、孟益沟绿色花椒示范基地,打造了国家花椒产业园区,成为全市科技示范和优质花椒基地样板,形成了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模式。

技术支撑创规模

靖边县东坑镇以胡萝卜产业为主导产业,全镇胡萝卜年种植面积达4万亩,总产量保持在20万吨。胡萝卜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大“法宝”。

11月22日一大早,靖边县东坑镇伊当湾村的胡萝卜加工车间内,几十名工人正忙着清洗、挑选、包装胡萝卜。“这是今年收获的最后一批胡萝卜,包装完后就会销往外省。”车间里,伊当湾村胡萝卜种植大户殷海权看着眼前的繁忙景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09年,殷海权返乡创业,牵头成立了伊当湾村胡萝卜种植合作社,开始了围着地头转的生活。“提高品质,卖上好价。”这是殷海权对其他种植户的承诺。几番考察后,殷海权承包了村里的一座冷库,并开始种植从山东引进的胡萝卜新品种——红金川。同时,他不断学习先进的胡萝卜种植技术,尝试用无纺布替代传统塑料膜,以增强保温效果。

就这样,殷海权的合作社社员越来越多,胡萝卜种植规模也越来越大。更让他高兴的是,2018年,东坑镇的胡萝卜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消费者只要扫一下包装箱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胡萝卜的产地和质量,能直接追溯到具体的合作社。”殷海权告诉记者,他们种的胡萝卜品质高,每公斤售价比市场价高4角到6角钱。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500余户,带动20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东坑镇以胡萝卜产业为主导产业,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全镇胡萝卜年种植面积达4万亩,总产量保持在20万吨。胡萝卜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大“法宝”,老百姓通过种植胡萝卜走上了致富路。

伊当湾村村民党立雄夫妻俩因身体残疾致家里负担沉重。在合作社的帮扶下,他的大儿子种植胡萝卜2亩、土豆10亩,年收入超过6万元。“要不是跟着合作社发展种植业,真不知道我们家这日子要咋过。”党立雄的言语间满是感激。

产业生金日子甜。在东坑镇,还有很多像党立雄一样的人,依靠胡萝卜种植将自家日子越过越红火。为推动胡萝卜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目前东坑镇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超过20万亩,已建设14个“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2021年,东坑镇地区生产总值达24.8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

品牌赋能添活力

蔬菜是泾阳县云阳镇经济发展的“金钥匙”。今年全镇蔬菜产业产值约15亿元,带动人均收入增长6000元,全镇共有1.9万人被镶嵌在蔬菜产业链上。

“柿愿”“奋斗柿”“花田喜柿”……近年来,以西红柿为主的泾阳蔬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大批网红品牌硬核“出圈”,叫响了“番茄万千,泾阳领‘鲜’”的口号。依靠特色品牌化种植模式,泾阳县云阳镇收获了“中国西部蔬菜之乡”等美誉。

眼下,大棚蔬菜进入冬管关键期,泾阳县云阳镇居智村村民十分忙碌。12月3日一大早,该村村民刘飞虎就在自家西红柿大棚里忙开了。“我种了10亩西红柿,这个棚的品种都是普罗旺斯,年后就能上市,一个棚大概能收入3万元。”小心翼翼地穿梭在藤蔓间,刘飞虎打杈、缠蔓,忙得不亦乐乎。

在居智村蔬菜种植基地不远处,陕西优农匠心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一颗颗西红柿被依次送上传送带,进行智能分拣。这些西红柿将以“高身价”销往全国各地,它们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柿愿”。公司负责人称,通过4年精心运营和品牌打造,“柿愿”已成为西红柿品牌中的“网红”。除了“柿愿”,“奋斗柿”“花田喜柿”等品牌也好评如潮。得益于品牌推广,泾阳西红柿目前已跻身农产品界的“明星榜”,泾阳味道香飘全国。

蔬菜是云阳镇经济发展的“金钥匙”。靠着这一产业,当地菜农的腰包越来越鼓,泾阳蔬菜的品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目前,云阳镇共有50余个西红柿品种,年产量约6万吨。今年蔬菜产业产值约15亿元,带动人均收入增长6000元,全镇共有1.9万人被镶嵌在蔬菜产业链上,呈现聚集发展的良好态势。

如何打造更有辨识度、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成果?云阳镇持续挖掘“观光旅游+采摘”潜力,减少中间环节,并通过种植环境全方位、透明化展示,让泾阳蔬菜“火”出了圈。从种植、加工到品牌营销、文旅融合,一幅产业多维度融合发展的全景图逐渐呈现。

蓝田华胥镇的大杏成为致富果,眉县金渠镇的猕猴桃绘出好“丰”景,定边县白泥井镇的蔬菜托起致富梦……如今,放眼三秦大地,每个地方都有讲不完的致富故事、道不完的特色产业。(陕西农村报记者方腾)

编后

“放眼三秦大地,每个地方都有讲不完的致富故事、道不完的特色产业。”这句话说得好,这说明在我们陕西农村,乡村振兴已经结出了累累果实,好政策和好做法已经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省农业农村厅对这几个“十亿镇”进行了总结:发展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建设特色产业强镇,是聚焦农业主导产业、撬动乡村产业振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点。下一步,我省将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发挥乡镇“上联城市,下带乡村”的纽带作用,聚焦“一镇一业”这个关键环节,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培育壮大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微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一批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链条、网络化服务体系、品牌化营销渠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只有这样,我们三秦大地上的“十亿镇”才会越来越多,农村的经济才会越来越繁荣。

标签: 主导产业 白泥井镇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

药箱暖邻里 西安有大爱
地市 2022/12/24
气门导管是什么
生活 20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