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门:扬尘工地套“防护罩” 激光雷达专探污染物 西安大气污染防治有“神器”

  • 来源:西安日报
  • 2022-10-14 08:45:01
分享到:
  • 收藏

◀安装在楼顶的气溶胶激光雷达,可以通过激光探测,对辖区大气环境污染源进行捕捉。 (记者 翟小雪 摄)

▲工地有了“防护罩”,解决施工扬尘污染。


(资料图片)

架在楼顶用“天眼”专探污染物的激光雷达、将工地全包围的“绿色天幕”、467个烟火监控点位……近日,记者探访西安市科技手段“赋能”的治霾“神器”,看西安如何构建起污染监控的“天罗地网”,让人防、技防实现有效结合。

激光雷达“站”在顶楼给空气做“CT”

在未央区西工新苑小区32楼的楼顶,爬上三层楼高的白色简易钢梯,可以看到一架方形白色仪器,像机器人一样“站立”在顶楼,像给空气做“CT”一般,“脑袋”水平转动着。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台气溶胶激光雷达,它可以通过激光探测,对辖区大气环境污染源进行捕捉,配合其他大气污染监测设备,起到对污染物精准防控的作用。这样的设备,西安市一共有5台。

记者看到,这台激光雷达外观为白色,长方体的“脑袋”上有一个大大的“眼睛”,就是它可以捕捉大气污染物,不过,它发出的激光白天时候肉眼看不见。安装在楼顶是因为地势高,视野开阔,可以俯瞰周围环境。

“气溶胶激光雷达又称为颗粒物天眼,能准确找到污染物排放的方向,是一种更智慧化、精准化的大气污染防治新科技。”据未央区生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激光可以对大气环境进行逐层扫描,雷达系统收集到扫描信号后,便会进行快速自动分析,随后将空气质量数据按不同色彩远程传输到电脑终端,执法人员在手机App或电脑上就能成功接收,通过数据与图像结合,分析污染源是什么、在哪里。

据悉,气溶胶通量探测激光雷达可24小时不间断监测,对半径8公里范围内高空及近地面的污染分布、变化规律,进行水平扫描,夜晚也不会休息,而是会发出一道绿色的光,像不知疲惫的“眼睛”,持续对污染物进行“监视”。

首个“天幕系统”投入使用

将“露天作业”变为“室内作业”实现整个基坑施工场地封闭式管理。近日,记者在西安地铁十五号线邮电学院站施工现场,看到一套“天幕系统”为建筑工地撑起了“绿色保护伞”。这是长安区乃至陕西省首次使用可闭合防尘“天幕系统”,成为探索工地扬尘治理新举措。

近日,在上海宝冶集团公司承建的西安地铁十五号线邮电学院站项目工地上,钢绳悬拉结构的绿色天幕尤其引人注目——“天幕系统”正式启用。

该“天幕系统”由20个单元式结构组成,最大跨度长约28米,建成面积约3500平方米。防尘天幕覆盖了整个施工地块,施工机械在绿色天幕下穿行作业。

与此同时,施工围挡的众多喷淋设备喷洒着水雾,犹如给工地“淋浴”,这是防尘的第二道保险。“天幕系统”不仅在防尘、降噪等污染防治方面成效突出,也起到遮阳的作用,为工人施工提供舒适的作业环境。

如何“一劳永逸”解决施工扬尘污染?在长安区生态环境部门的大力引导下,上海宝冶集团公司利用科技创新严格落实扬尘治理,采用“天幕系统”对基坑土方开挖、锚喷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做到整体封闭,同时与基坑内密目网覆盖、基坑内雾炮机、移动式洒水车及场地围挡喷淋系统构建“五重防护”体系,全方位无死角将施工扬尘控制在基坑内。

监测显示,在同等施工条件下,“天幕”打开状态和密闭状态下,内外PM10数值相差至少30微克每立方米,“天幕系统”启用后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

烟火系统防患于未“燃”

在西安市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智慧屏幕上显示着污染物数据等信息。该中心运用高科技手段,建立了大气、水、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出租车走航车系统、烟火系统等监管平台,堪称污染物“天眼”,将全市3万多个固定污染源尽收眼底。

其中,西安市环保烟火监控系统目前共设置467个监控点位,利用30米以上高空资源加装热成像双光谱云台摄像机,对监控覆盖区域全天24小时巡航监测。这个系统能第一时间发现火情锁定目标经纬度,通过手机短信和App及时将火点告警信息推送至相关二、三级网格负责人,并要求在一小时内处置完毕,形成了告警及时、信息通畅、定位准确、处置快速、流程闭环的工作机制。

西安市环保烟火监控系统可以防患于未“燃”,让火点无处遁形,在火势未起时就将其扑灭,避免了大气严重污染;还改变了露天焚烧管控模式,解决了耗时费力、发现滞后、监管效率低、取证难度大等问题。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西安环保烟火监控系统共发现、派发火情任务7514起,处置7514起,办结率100%。

标签: 激光雷达 监控系统 大气环境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