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点评!守护秦岭 陕西有张“数字监测网”

  • 来源:陕西日报
  • 2022-08-24 09:36:55
分享到:
  • 收藏

8月10日,西安市鄠邑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站党支部书记耿锐斌(右一)带领无人机小组队员对秦岭区域进行飞防。记者袁景智摄

近年来,陕西不断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加快“数字秦岭”建设,搭建“网格化”“信息化”平台,初步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的秦岭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探索出智慧管护秦岭的新模式。


(资料图片)

运用测绘技术

守护秦岭“毫厘不差”

全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将陕西境内秦岭全域划分为2510个网格单元,每一网格设立专职网格员进行定期巡查,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实时监测。

在位于西安市友谊东路的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陈果和同事们被称为秦岭保护的“问题发现者”。

作为全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运行维护中心监测组组长,陈果和同事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目视解译法,对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寻找差异。

“简单来说,这份工作有点像找碴儿,就是对比两张图上的变化。但你可别小瞧它,没有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是很难发现问题的。”陈果笑着说,只有练就“火眼金睛”,才能更快发现不同。

在陈果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一个个疑似问题图斑被上传至全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通过“一键下发”,这些图斑会被送至基层网格员手中,新一轮的核查工作就此展开。

在陕西境内,秦岭面积达5.82万平方公里,涉及6个市、39个县(市、区)。长期以来,如何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精准、高效的监管监测,陕西一直在探索。

网格化监管成为破题的重要一步。全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将陕西境内秦岭全域划分为2510个网格单元,每一网格设立专职网格员进行定期巡查,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实时监测,实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监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网格化监管让陈果和同事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陈果说:“为了避免漏查,我们把影像图划分成不同网格单元,再把网格单元拆分成多个单元,保证每个网格没有疏漏。”

2019年,全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上线运行,构建了“一个平台、共享共用、两图叠加、两防结合、四级联动”的监管格局。目前,该平台累计处理遥感卫星影像612.8万平方公里,录入四级网格员7418人、管理员866人,累计更新人员信息8695条;发现疑似图斑线索4238个,形成从问题发现到处置的监管闭环。

“当前,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正在迈向精细化监管,这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支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除常态化图斑监测外,还要做好专项整治、应急、数据资源保障等N项服务工作。”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党委书记肖蓓说,该院积极发挥监管平台作用,为秦岭勘界立标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守护秦岭“毫厘不差”。

大数据赋能

“天空地一体化”全覆盖

通过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巡山、实时摄像监控等技术设备的应用,西安市搭建起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平台,将秦岭西安段以及建设控制地带基于地理时空平台综合呈现于“数字秦岭”一张图。

从“两条腿”到“飞毛腿”,39岁的耿锐斌没想到巡山竟然可以变得如此轻松、高效。

耿锐斌是西安市鄠邑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站党支部书记,他每天要带领无人机小组队员对秦岭区域进行飞防。他说:“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在150米左右,可以对秦岭区域的植被、建筑物、林区等实况进行直观呈现,就像‘飞毛腿’‘千里眼’,助力我们实现智慧管山。”

眼下,通过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巡山、实时摄像监控等技术设备的应用,西安市搭建起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平台,将秦岭西安段以及建设控制地带基于地理时空平台综合呈现于“数字秦岭”一张图。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平台既是秦岭西安段各类数据动态的“展示窗”,更是网格化管理、专项工作统一协调、决策指挥的“驾驶舱”。

在西安市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平台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张驰杨正在通过平台实时视频连线网格员。“长安区专职网格员武婷,您好!这里是西安市秦保局指挥中心,今日巡查是否发现‘五乱’问题?”

“没有发现问题,我正在前往下一个巡查点位。”武婷说。

“好的,西安市秦保局指挥中心收到!”张驰杨说。

西安市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平台以1个市级应用平台,统领7个区县级、开发区级子平台,联动N个行业单位的管理运行模式构建,采取统一身份服务、统一工作流引擎、统一应用服务、统一数据支撑,形成了纵向业务贯穿、横向联动行业单位的管理格局,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通过“技防+人防”等手段应用,西安市涉秦岭区域相关峪口峪道管控做到了“人过留图、车过留影”,实现了“由看到管”的转变。同时,以物联网监测、热成像识别、污水排放监测等智能化监控终端进行动态监测,实现秦岭区域生态环境多元化治理。

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科技信息和网格化管理处负责人雷波说:“我们将持续优化和搭建西安秦岭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人为活动动态监测等多个业务应用子平台,实现业务应用与数据采集的深度融合,以大数据赋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丰富网格化体系

争当秦岭生态卫士

陕西用好科技手段,在秦岭“数字化”“智慧化”治理体系建设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和尝试,不断推动秦岭生态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

前不久,西安一名游客在秦岭海拔2000多米的跑马梁附近登山时偶遇羚牛群,并用无人机记录下了这一场景。画面中,30多头羚牛中有的在悠闲吃草,有的站在巨石崖壁之上,场面壮观。

“近年来,通过热成像识别,监控系统拍到羚牛、黑熊、金丝猴等野生动物活动的频次越来越多,这从侧面说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西安市长安区沣峪国有生态林场场长解鹏说,沣峪片区监管调度平台设置了13个360度高清摄像头,对21.5万亩国有林实现全天候监管,全力守护秦岭生态环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陕西将秦岭生态保护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用好科技手段,在秦岭“数字化”“智慧化”治理体系建设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和尝试,不断推动秦岭生态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以大熊猫、朱鹮、金钱豹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频频出现,种群兴旺;秦岭红豆杉、珙桐、独叶草、太白红杉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野生蕙兰种群分布扩大到秦岭北麓,陕西羽叶报春时隔多年被重新发现……秦岭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今年4月,西安市鄠邑区311家农家乐负责人被聘任为“民间林长”“民间网格员”,担负起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流动示范员、组织宣传员、兼职监督员、义务巡护员的职责,用实际行动守护秦岭。

“民间林长、民间网格员是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队伍的有益补充,不仅向下延伸了触角,丰富了网格化监管体系,还调动了群众力量。”西安市鄠邑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执法局局长滑益平说,鄠邑区还开展认领峪口峪道、志愿者参与等活动,集合更多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秦岭保护。

今年以来,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开展零碳科技创意作品展示、诗歌朗诵、秦岭保护宣传、捡拾秦岭垃圾有奖兑换等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与陕西省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秦岭保护志愿者联合开展生态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多个主题活动,3200余名志愿者直接参与活动。

“保护秦岭,靠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热爱。”雷波说,“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推动智慧化建设由可视化、静态化向自动化、智能化提升,力争实现全天候动态管理、深度保护,全力守护大美秦岭。”(记者苏怡实习生齐珂雨)

标签: 生态环境 指挥中心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