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议:这位作者,好像是我的老师

  • 来源:CMG观察
  • 2022-11-05 15:44:45
分享到:
  • 收藏

9月22日出版的第37期《中国电视报》推出《重阳增刊》,刊登了多篇读者关乎家庭与父母的动人文章。观察君听说,增刊推出后,除了收获众多读者好评,还带来一份惊喜:来自西安的高秀范老人,通过《中国电视报》,寻找到了63年未见的小学老师徐贵明。

一个名字一丝希望

2022年9月,陕西西安。


(资料图)

82岁的高秀范老人像往常一样,打开最新一期《中国电视报》。读报,是老人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阅读空间、剧情介绍等等,都是她喜欢的内容。这一期,报纸开设了《重阳增刊》,刊登了不少读者回忆父母的文章。高秀范边读着边感动着,一个名字意外映入眼帘。

“徐贵明......”

那是一篇名为《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的文章,作者徐贵明。高秀范的小学老师也叫徐贵明。20世纪50年代初,徐老师从辽宁铁岭来到高秀范的家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成为她的班主任。在那个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徐老师为这群林场的孩子带去了知识与快乐。

“中国这么大,同名同姓的人也是有的。”但继续读下去,高秀范发现作者的人生故事,竟然也和老师非常吻合。尤其是作者初中毕业后,通过自身努力,考上东北师范大学的一段经历,让高秀范心底燃起了一丝希望。

“徐老师对我们很好,后来我从牡丹江嫁到西安的时候,途经长春,还去看望了考上东北师范大学的徐老师。”《中国电视报》上的作者徐贵明,或许就是60多年没见的老师。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高秀范叫来女儿刘欢,“你跟《中国电视报》编辑部联系一下吧,看看能不能找到作者问问,是不是我的老师徐贵明。”

徐贵明于铁岭市高级中学门前留念

一群孩子一抹回忆

2022年10月,辽宁铁岭。

“我就是高秀范的老师徐贵明,太激动了。我教她的时候,她是班长,是我最好的学生”。接到来自《中国电视报》编辑部的电话, 89岁的徐贵明直言太惊喜,居然有机会与自己60多年没见的学生“重逢”!

话匣子打开,徐贵明回忆起了与高秀范那群学生的初见。“1952年3月26日下午2点26分,我坐火车到了黑龙江。那时候东北刚解放不久,人才短缺,我就响应国家号召,到大海林林业局当了小学老师。”那个时间,仿佛刻在了这位耄耋之年老人的脑海里。

如《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文章中所写,徐贵明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不顾父母反对,18岁就外出工作。他挣的钱,除了生活费,全部寄给了家里。

高秀范是徐贵明的第一批学生,徐贵明从五年级教起。“班级大概有50多人,她是班长,经常帮我做工作,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一年半之后,高秀范小学毕业,徐贵明又再次响应号召,去了条件更艰苦的森林深处的伐木场工作。“我一生勤奋,做工作宁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认真做好。”凭借勤奋和努力,只有初中学历的徐贵明后来考上了东北师范大学。他的努力也被学生们看在眼里,在跟随徐贵明学习的一年半时间中,高秀范和同学们都把徐老师视为自己的榜样。

1953年8月,徐贵明即将离开学校之际,高秀范和同学们一起为徐贵明购买了纪念册。图为保留在纪念册上的徐贵明和高秀范的照片。

从1952年3月开始当小学老师,徐贵明在此后的50多年里,几乎天天和学生打交道,他的学生超过2000人,可谓桃李满天下。他教过的每一届学生名单都保留至今。

一次会见一种情谊

1955年9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火车在海浪河的左岸飞快地奔驰着,从车窗向外可以看到起伏的长着各种花草树木的长白山,偶尔也能看见长着杏黄色水稻或粉红色高粱的小块平原。

我正聚精会神地望着窗外闪闪而过的景物,忽然听到一个人的叫声:徐老师!

我回头一看,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站在我面前,她那圆圆的、微笑的、带着稚气的脸儿,那油黑的短发,白色短袖前胸印有‘海林中学’的运动服上衣和花条布裙子使我感到非常熟悉......”

这段高秀范和同学们在火车上偶遇徐老师的经历,被徐贵明写成了文章,题目是《火车上的会见》。此时,徐贵明已经考入位于长春的东北师范大学。这是他进入大学后写的第一篇作文,曾被大学老师当作范文,给6个班的同学朗读评析。如今作文原稿还在,用繁体字竖写在稿纸上,已经珍存60多年。

1959年5月,高秀范从牡丹江到西安,途经长春,她提前给徐贵明老师写信,希望可以在长春见一见徐老师。徐贵明热情接待了她,带她在长春走走看看。

其实,高秀范不止一次出现在徐贵明的文章中,在《思念——绵绵的师生情》一文中,徐贵明写道:“记得我在牡丹江当老师时,六年级的班长高秀范给我的印象最深......我大学毕业后曾在沈阳师专工作,我们还通信,上世纪60年代以后断了联系。如今她该是花甲之年了,高秀范,你生活得很幸福吗?”

长春一别,已经63年。如今,高秀范终于可以亲口告诉徐老师:我生活得很幸福!

一份报纸一段佳话

有意思的是,高秀范到西安后,也从事了小学老师这个职业,仔细想想,应该和徐贵明老师不无关系。

如今,高秀范在西安安度晚年,儿女孝顺。能帮助母亲通过《中国电视报》联系到63年未见的老师,高秀范的女儿刘欢也很高兴。她用“神奇”来形容这件事,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电视报》的感谢。

“徐老师还是挺忙的,他在写书,还说要给我寄几本过来。”高秀范开心之余感慨,老师和当年一样,即使年近九旬,还是那么努力,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高秀范所说,徐贵明多年来笔耕不辍,已经出版了多本图书。平日里,徐贵明只要有时间,就到图书馆看书读报。77岁的时候,他还自学了电脑。如今,每年都能写上百篇文章。

这次“重逢”,徐贵明很珍惜,不过他也有小遗憾,那就是他和高秀范都已是耄耋之年,当面重聚的机会渺茫。“我都快90岁了,孩子担心我的身体。”于是他和高秀范相约,等子女都在身边的时候,通过视频“见见面”。

全家人为高秀范老人(前排右)庆生

无巧不成书。高秀范和徐贵明的师生情谊,没被六十余载的时光隔断,更因《中国电视报》被重新牵起。读者们的故事,是最好的礼物,《中国电视报》愿意成为读者的桥梁,为更多读者带去温暖和惊喜。

标签: 小学老师 东北师范大学 和同学们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

洛川苹果的升值之路
地市 202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