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事通!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预计2027年全面建成 它能做什么?

  • 来源:华商报
  • 2022-10-25 09:54:49
分享到:
  • 收藏

10月14日,《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发展方案(2022-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暨选址工作顺利通过专家论证,这标志着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蓝图已初步绘就,下一步就是组建人马、启动方案,将“蓝图”转化为“施工图”。

2005年,我国首次提出建设国家气候观象台目标,2018年正式将“气候观象台”作为区别于其他站类的一个独立站类命名,明确气候观象台的存在。现如今,我国已建成25个国家气候观象台,这些观象台分布于全国16个气候观测关键区。

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的建成,将成为我省首个国家气候观象台。据悉,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将以柞水国家基准气候站为中心,以周边秦岭生态观测站网为补充,构建“一站多址、点面结合”的多圈层生态气候观测系统。


(资料图)

为何要在秦岭建立国家气候观象台?与秦岭区域内原有的气象观测体系相比,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有哪些不同?怎么建?建成后,它能做什么、可以得到哪些“从0到1”的实质成果?近日,华商报记者专访了方案的编订者——商洛市生态监测服务中心主任赵世发。

秦岭——“分界”南北气候的“生命之山”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在秦岭建立国家气候观象台,意义重大。”赵世发说。

秦岭,西起昆仑,中经甘肃、陕西,东至河南,绵延1600多公里,雄踞40万平方公里。巨大巍峨的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冬季阻挡寒潮南下,夏季阻挡潮湿海风进入西北地区。以秦岭为界,我国南北地区气候存在显著差异。

秦岭还是中央水塔,是我国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秦岭南麓是长江流域的嘉陵江、汉江及其支流丹江的河源源头区与主要集水区。北麓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南岸支流的源头区。这些河流将秦岭南北和关东、关西连接起来,是我国主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之水。

秦岭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关乎着珍稀动物的生息繁衍,关乎着南北居民的饮食习惯,关乎着我国北部“关天经济带”、南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和南水北调中线重大工程等。

在地理意义上,抑或国人心目中,秦岭都是“生命之山”。方案中提到,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满足秦岭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需求、满足精细化数值预报模式和区域气候预测模式改进需求、满足中央水塔水资源利用和动态评估需求,需要获取秦岭复杂地形背景的多圈层观测资料,建立秦岭国家气候台。

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站网

据了解,秦岭主体陕西段宝鸡、西安、汉中、安康、商洛、渭南现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39个、国家天气站132个、高空气象观测站3个、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站5个、风廓线雷达1个、区域气象观测站1175套。此外,还建有秦岭剖面观测系统,形成“一横三纵”4条相互交叉的秦岭山脉断面综合气象观测网。

但这些满足不了对秦岭多圈层生态气候系统的分析研究以及生态气候服务的需要。“现有的设备都是常规气象观测设备,近地层通量观测、基准辐射观测、生态系统检测、高空观测、地基遥感阔线观测等扩展观测任务多处于空白状态。”赵世发说。

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的建立,便是要弥补现有观测业务的不足。方案中指出,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将以柞水国家基准气候站为中心,以宁陕、镇安、商周、洛南、长安、灞桥、周至、山阳、商南等国家气象观测站、商洛国家天气雷达站和牛背梁生态站、丹江源生态站、商洛松朵山卫星真实性检验场等秦岭观测站网为补充,达到“一站多址、点面结合”。

为何要选在已有的观测站点上?赵世发答道:“现有站点的历史观测资料很有价值,像柞水国家基准气候站自1968年启用后,已连续观测资料53年,这些数据对研究分析区域的气候变化很有意义。”但已有观测站点受设备限制,无法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的一大重点任务便在此。根据站点监测对象的不同,建立以高分辨卫星遥感为主、无人机、雷达和地面测自动生态观测站相结合的“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站网。“在原有站点的基础上,增加高标准的观测仪器。”

定位面向全球

成果能服务公众的日常生活

“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的建立有两大作用,一个是为国际提供全球性的交换资料,包含生态气候资料和灾害性气候变化资料,第二个是提供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生态观测、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生态碳汇价值评估为主的地方服务。”赵世发说。

与气象观测站不同,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定位要面向全球。按照方案所述,柞水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将依据WTO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相关技术要求,升级改造现有地面气候观测站,并建设辐射基准气候观测系统。“升级后的基准气候、基准辐射观测将能提供全球性的交换资料。”

常规的气象站主要观测气温、湿度、气压、降水等基础要素,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观测的是大的生态系统和气候。赵世发介绍道,气候观象台的建成,将能实现两个从0到1的研究,即“秦岭生态监测服务”和“秦岭生态碳汇价值研究”。

“通过构建秦岭生态监测研究网络,建立秦岭生态监测数据库和秦岭生态观测服务指标体系,开展秦岭区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森林水源涵养能力评估、生态产品价值评估等业务和研究,并且开展以温室气体和碳中和监测评估为核心的秦岭生态碳汇价值研究。”

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是一个研究平台,但数据的分析、成果的转换,也能服务到公众日常生活之中。比如说通过监测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研究一个地域的生态康养指数,看其是否宜居。再如通过建立精细数值预报模式,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与预报能力。

按照规划进度,2027年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将全面建设完成。在这期间,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将“边建设边投用”。今年10月24日,记者从商洛市生态监测服务中心得知,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的基准辐射观测项目、轨道生态植被观测项目,目前正在筹划开展中。(实习记者 常彭朵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通讯员 宋文超)

标签: 生态监测 观测系统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