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报道:三秦故事 | 留守儿童的精神家园
- 来源:人民日报
- 2022-09-21 18:48:19
- 收藏
9月15日,在陕西安康汉阴县涧池镇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心语室里,心理健康教师娄莹正在整理本学期的档案资料,作为关爱留守儿童之家的一员,娄莹对这里的工作很熟悉。
(资料图片)
今年4月留守儿童之家建成投入使用后,经常有留守儿童到心语室来做心理咨询,二年级8岁的小雅(化名)就是其中之一,正是得益于娄莹的心理辅导,小雅产生了较大变化。小雅是重组家庭的4个孩子之一,父亲常年在外务工,重组后家庭的母亲除了上班外,还需要照顾4个孩子,无法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情绪变化。
娄莹开展心理辅导 杨康 摄
因为常被忽视,小雅在学校里从不与其他同学交流,也不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不喜欢听老师讲课,老师布置的练习题她也没有完成。久而久之,“不合群”的小雅被班里同学疏远,不愿和她成为同桌,甚至连表妹都不理她。
5月5日,班主任崔仕琼把小雅带到心语室,找到娄莹寻求帮助。娄莹第一次和小雅的交流很不顺畅,问了很多问题,小雅都闭口不言。当天关爱留守儿童之家的音乐书吧正在整理书籍,娄莹就带着小雅一起整理,约定让小雅第二天找自己聊聊。
第二天,小雅没有去心语室,直到下午上完课,娄莹才到教室找到小雅,带着她一起去亲情聊天室玩沙盘,而沙盘里的玩偶小人吸引了小雅的目光。在带着小雅玩玩具的过程中,娄莹才了解小雅在家里受到的关注较少,心里一直很失落,学校里的种种表现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小雅告诉娄莹一个小秘密,说她想要有一个同桌。于是娄莹找到班主任崔仕琼,建议她给小雅的表妹做思想工作,和小雅成为同桌。后来,小雅的第一个愿望实现了。再后来,娄莹多次找小雅到心语室谈心,配合班主任提醒小雅的继母要多注意亲子沟通方式,小雅原来的问题得到了极大改观,阳光自信了很多。
“在我们关爱留守儿童之家,除了心语室开展心理咨询外,留守儿童可以在亲情聊天室和父母视频聊天,在音乐书吧里听听音乐、看看书籍,不开心时还可以到宣泄室发泄一番。”娄莹介绍说。
留守儿童正在亲情视频连线 杨康 摄
在娄莹看来,宣泄室是很好的减压方式。在校园生活中,留守儿童和某个同学发生矛盾,或是因为某件事讨厌老师,但他们又不想对别人倾诉。于是管理员丁峰老师就给孩子们一张纸,让孩子们带进宣泄室,写上自己讨厌的人名,粘贴在器材上发泄不满。
为了让留守儿童之家发挥更好的作用,涧池镇中心小学发动教师扮演爱心志愿者、代理爸爸、代理妈妈角色,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活动。据娄莹介绍,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在开展个体辅导的基础上,还组织30人左右的团体辅导,通过互动小游戏、专题讲座等方式教会留守儿童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掌握缓解焦虑,调整情绪的好方法。自今年4月关爱留守儿童之家投入使用以来,团体心理辅导已开展4次,服务留守儿童120余人次。
针对高年级女生的心理、生理变化,关爱留守儿童之家还积极组织“女生课堂”,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开展针对高年级留守女童的“青春期讲座”等活动。这些活动内容满足了留守女童成长的需求,解决了她们的成长困惑。
涧池镇中心小学开办《女生课堂》 杨康 摄
关爱留守儿童之家不仅关爱留守儿童,涧池镇中心小学辖区内特殊儿童也是关注的重点。8岁的沐沐(化名)因为肢体残疾无法正常入学,只能由学校安排教师送教上门,让孩子接受教育。
爱心志愿者茹志伟就是沐沐的送教上门教师,在完成学校工作之外,茹志伟每个月至少要到沐沐家送教上门两次,一方面帮助沐沐做肢体康复训练,还指导沐沐学习正常孩子的课内知识,这让沐沐感受到了家人之外的关爱。在和沐沐的家长交流过程中,茹志伟还介绍一些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为家长和沐沐的沟通扫除障碍。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茹志伟格外心细,每次到沐沐家时都会带上一些小玩具和小零食,这使沐沐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在交流过程中,茹志伟发现沐沐特别喜欢和同龄人交流,因此在送教上门时,茹志伟还会带上两三个同年龄段孩子一起前往,陪沐沐聊学习、做游戏。
当学校开展六一、元旦等节日庆典活动时,茹志伟还把沐沐接到学校,让他和更多孩子交流,到教室里感受校园生活。
据沐沐的父母介绍,以前没有送教上门时,孩子整天闷闷不乐,不想和别人交流,现在沐沐变得阳光了,特别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改变了以前只想窝在家里的不良生活习惯,这些变化让沐沐的父母十分欣喜。
在涧池镇中心小学,类似沐沐的残疾儿童目前共有6名,为确保这6名孩子正常接受教育,自2017年以来,该校每个月安排送教上门不少于两次,确保教育扶贫政策落实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上一学期,我们学校共有在校学生1868人,其中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儿童569人,我们依托留守儿童之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留守儿童打造心灵港湾。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细化留守儿童工作,发动更多教师参与其中,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温暖。”对于做好今后的留守儿童工作,涧池镇中心小学校长汪健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