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关注:老有所乐 困有所助 西安这座城有爱有温暖

  • 来源:西安日报
  • 2022-08-03 15:55:26
分享到:
  • 收藏

五一社区的工作人员正在分餐。


(资料图片)

民以食为天,如何让社区老人们的吃饭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是莲湖区五一社区的头等大事。由社区建立的“中心厨房+社区餐厅+移动餐车”的三级助餐服务模式,让这件大事变得格外方便。统一采购食材、烹饪制作、专车配送,在社区餐厅为老人分餐打餐,工作人员还提前为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将餐食打包送上门,这一项便利举措让社区的老人们都伸出了大拇指点赞。

家门口享受“舌尖上的美食”

据悉,莲湖区五一社区作为城改社区,过去社区高龄、独居、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着“吃饭难”的问题。今年年初,五一社区建起了中心厨房,为周边社区老人提供营养美味的老年餐,一举解决了社区高龄、独居、空巢老人的“吃饭难”问题。

7月28日,在五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门前,75岁的王贵忠提着饭盒,满心期待地等着餐车,他说:“10:40就来排队了,之前我看了菜单,今天有我爱吃的荷叶鸡。”11:00,餐品已全部出锅。周一至周六的菜谱放置在日间照料中心的桌面上,糖醋鸡柳、荷叶鸡、干锅土豆片、麻婆豆腐……营养搭配很均衡。售卖开始,有堂食的,有打包带走的,工作人员盛饭、打包,忙碌不已。

“我爱吃西红柿,给我多打点。”“我少要点主食,吃不了那么多。”“好嘞,奶奶,那我给您多打点菜!”老人和工作人员,你一言我一语,现场十分热闹。

“我年纪大了,平时做饭买菜都不方便,到这儿来吃现成的,儿女也放心,办张餐卡,早晚餐各5块,中餐10块,你说有这样的好事谁能不来?”86岁的董莲英说:“我们老年人口味清淡,中央厨房的饭少盐、少油,很合老年人的胃口。”

据了解,五一社区中心厨房正常运营可提供500份左右的餐食,目前在初期阶段,能达到每日200份左右的供餐量,极大满足了社区餐厅及社区老年人的就餐需要。

一墙之隔的温暖

“吕叔,家里的花露水还有吗?家里最近有啥需要的?”7月29日,雁塔区小寨西路社区工作人员卢静抬头望向一墙之隔的吕济民问道。“够了够了,家里水果、菜还有好多呢!”吕济民对着墙外的小静答道。

家住小寨西路邮政家属院的分散供养特困对象吕济民今年74岁,属于一级重残,未婚,膝下无子女,无经济收入来源,日常生活由其弟弟照顾。从2009年开始,吕济民陆续享受低保、特困供养、照料护理、高龄、残疾等救助补贴,政府一年为他发放各类救助补贴2.3万元,基本满足了生活所需。

近年来,雁塔区深入开展全省社会救助服务试点改革,为特困供养等困难群众送去食品、衣物、药品、取暖费等,解决其衣、食、住、医、暖等方面的问题,为特困供养对象幸福不断“加码”。

“晓茵,你抬头看什么呢?”社区工作人员卢静笑嘻嘻地问道。“我在看吕叔在家里好着没。”同事郭晓茵回答。“哈哈哈,我和你一样,每次进门的时候,都要抬头看一下吕叔在没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卢静说。

吕济民特别喜欢在院子乘凉,每天早晚他常常开窗在阳台透风、呼吸新鲜空气。小寨西路社区办公地与吕济民居住的小院仅一墙之隔,社区工作人员出入时,总会习惯性抬头望向吕济民家的方向。每当看不到吕济民身影时,他们就会拨通老人的电话,询问其身体状况。

原来小寨路街道为特困供养对象购买了代购代缴、保洁、衣物清洗、健康检测等第三方上门服务,同时建立探访制度,工作人员定期上门探望,根据实际困难情况,动态调整关爱方案。 “今年以来,雁塔区创新救助模式,建立主动发现、快速响应、联席会议和多元参与四项机制,开启‘巡诊、急诊、会诊、坐诊’的困难群众救助‘诊疗通道’。”雁塔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负责人雷小英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西安市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636个,其中养老院143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055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355个,累计建成各类养老床位6.7万张,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西安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健全完善“1+N”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推动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骆妍文/图)

标签: 工作人员 五一社区 小寨西路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