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张红红:扎根山区学校26载 守护梦想"桃源"
- 来源:西安文明网
- 2022-06-09 08:39:17
- 收藏
张红红老师与学生们交流互动。
想见张红红,说容易,也不容易。
一周7天,他6天住在学校。“学校是家,家是旅店。”在仁宗村,随便向人打听“张红红”,“那是我们土桥初中的张老师!上榜了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村里好多人家的孩子都是他的学生。找到他,不难。
可要到学校,得沿着盘山公路,一圈又一圈,直上海拔900米的骊山之巅。见到他,不容易。
26年,张红红就扎根在临潼这所山区寄宿制初中,与大山为伴,以学校为家,助孩子逐梦。
他既严肃又幽默,是孩子们的“大百科全书”,将知识倾囊相授;他既清贫又“富裕”,从最初的每月325元工资,到教出了千余名学子这笔“财富”;他既普通又特别,每周近30节课之余,16年来还坚持自学拿下60多门课程;他既不幸又乐观,患有人称“不死癌症”强直性脊柱炎,却总是在课堂上挺直腰板,给孩子做示范!
难吗?真难!
驱车两个多小时,记者一行赶到学校时,张红红正在上课。
课堂上,个子不高的他喜欢在教室里穿梭,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目光不落下每一个孩子。
“每次看到张老师的眼神,我就感到温暖。”正在上初三的小野(化名)说自己以前是“全校最出名的一个坏学生。张老师改变了我,他就像我的第二个父亲一样。”
土桥初级中学是西安市第一批建设的山区定点寄宿制学校,学生主要是来自仁宗山区、相邻蓝田县、灞桥区的农民子弟,9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少年儿童。一周6天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的张红红,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老师,也是引领人生道路、陪伴孩子成长的“家长”。
1996年,张红红19岁。已经走出大山的他,又自愿要求回家乡临潼教书。“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教师很少。我学习成绩好,老师就对我说,你去考师范吧,毕业后到学校教书。我始终记得这句话,是当时的老师鼓励我用知识改变了命运,我也想告诉自己的学生,教育成就未来。”
刚拿起教鞭那会儿,山村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学校师资不足,张红红一直扮演着“救火队员”的角色。英语、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历史……哪门儿课缺老师,他就顶上去,不让孩子们落下一堂课。最多的时候,他当一个班的班主任,带两个班的英语课,还有初三两个班的历史和政治课。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是一眼泉。”为了能学好知识再教给学生,张红红真是“下了势”。十几年里,他坚持自学,参加考试80余次,取得了60多门课程的合格证书,获得了英语、汉语言文学、法律3个专业大学毕业证书和文学、法学2个学士学位证书,还取得了英语、语文、思想政治3个科目的教师资格证书。
学生早上7点多到校,他5点多就起来学习,学生下了晚自习9点多回宿舍休息,他批改完作业、备完课再坚持学习一个多小时。
“最难的是英语听力。”因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他左耳听力有障碍。“我买了70多盒英语磁带,用坏了6台录音机,坚持5年,连续考了10次,终于通过了英语科目考试。”
在学生眼中,张红红就是最直观的励志榜样。“只要肯用功,没有学不会的知识。”“病痛折磨又怎样?你看张老师难不难!他腿疼得实在走不了路就拄着拐杖来上课,没耽误过我们一节课。”
变了?变了!
下课的铃声响起。张红红和孩子们一起端着饭盒去食堂。
“今天吃的是豆角烧肉和炒青菜。”他边说边下意识地把碗里的肉片顺手夹给身边的一个学生。
“我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咱们乡村学校不富裕,只能提供开水,好多学生的早午饭吃的都是开水泡馒头。2006年咱们国家实施‘两免一补’,学校建起了食堂,孩子们在学校吃上了营养可口的饭菜,关键还不收钱。”
26年,张红红亲眼看着学校的条件一天天变好,也经历了很多令他高兴的变化。
“以前,农村孩子家庭条件差,有些家里困难的就不让孩子念了。这不行,我必须去家里把学生叫回来。第一次去,家长不待见我,也不认同我的话。第二次去,我提前通知了家长,却吃了闭门羹。我再去,一次又一次,我前前后后走过方圆几十公里的14个村,叫回了因为贫困几乎快要辍学的40多个娃。”
为了圆贫困孩子的上学梦,张红红资助了数十名学生完成学业,也跑过省慈善协会争取数万元学习生活用品,还陆续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上万元捐给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和奖励学生。
如今,张红红再不用担心自己的学生会辍学。“现在农村也富裕了,教育政策又好,几乎没有孩子因为贫困上不起学。不用再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咱周边的村子争着把孩子往学校送。”
现在土桥初级中学有6个班,270多名学生,师资力量也变强了。“张老师再不用当‘救火队员’了。学校现在有29名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教学质量稳步攀升,这几年重点高中升学率达到50%以上,普高升学率67%以上。”土桥初级中学校长师永平说。
理化生实验室、微机教室、多功能教室、2000平方米的运动场、6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餐厅……记者走在校园里,看不到想象中乡村学校的“寒酸”,只闻琅琅书声穿越山间、回荡晴空。
值得?值得!
吃罢午饭,张红红照常要回宿舍备课。
宿舍也是他的办公室。十几个平方米的小房间被他收拾得干干净净,两排木柜子将房子分成了起居室和办公区。
一进门的墙面上,贴满了他摘抄的诗句。“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没有一份幸运是偶然的,真正能干点儿事,就要舍得一身剐。”……
墙上引人注目的,还有一张张同一个女孩不同年龄段的照片。“这是我闺女,今年已经读研究生了。”一向热情的张红红说起自己的女儿,声音里充满骄傲,又有点沙哑。
要说遗憾,宝贝女儿是他最亏欠的人。
常年吃住在学校,和女儿见面的次数都不多,更何谈陪伴她成长。曾经有一次采访,记者问他“女儿在大学读啥专业”,把张红红问得一愣。面对镜头,他红着眼眶,“我想对女儿说的是,我真的很爱你,请原谅,爸爸是一名教师。这么多年爸爸带的几乎都是毕业班,他们真耽搁不起。”
耽搁不起的孩子们没有辜负他的期望。26年无悔坚守,他把上千名山区学子培养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才,其中有1名博士、50多名硕士和700多名大学生。
在张红红的书柜里,有一本被翻看得磨掉了封皮的书。“这是我最喜欢的书《路遥文集》。路遥就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的作品鼓舞了亿万农村青年自强自立坚守理想。这其中,就有我。”
2021年,张红红被央视《朗读者》节目邀请,朗诵的正是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有了希望,人就会产生激情,并可以义无反顾地为之而付出代价;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无休止的奋斗!只有决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我想把自己的朗读献给所有奋斗者,也送给自己的学生们。少年强,则国强,为国家建设挥洒青春和热血,我们每个人都要过值得的一生。”
“在大山里当一辈子老师,是值得的一生吗?”
记者的问题,让张红红笑了。“当然值得!别看我这儿只是间小小的宿舍,打开门,看见孩子们朝气蓬勃的脸,推开窗,秦岭的巍巍山脉绵延起伏。我在绿水青山间,就像守护着一个梦想‘桃源’,帮孩子们种下对未来的希望,这是最美的风景!”
(文/记者 张端 图/记者 郝钟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