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低成本提升品质 保留老旧小区历史沉淀之美

  • 来源:华声在线
  • 2022-05-10 09:27:04
分享到:
  • 收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全面提升县城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建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成为民心所向、时代所需。

城镇化建设,县城如何有效利用有限资源,高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5月初,记者来到津市万寿苑街区,了解津市精致街区改造情况。在县级城市,住老旧小区,也可以过上精致舒适的生活。

街区内拆违拆“围”,打造15分钟生活圈

万寿苑街区77岁居民袁继成,家和菜市场仅一墙之隔,以前出门买菜却要绕行近10分钟。改造后,街区内部的违建和围墙拆除,道路四通八达。“现在一两分钟就能走到菜市场,买菜的小推车都用不上啦。”袁继成说。

津市是个老工业城市,老旧小区多。大大小小的围墙造成交通的“毛细血管”堵塞,居民多次反映小区设施落后、生活不便。津市立足街区思维,将城区划分为13个街区依次推进改造。打破小区原有空间分割,拆违拆“围”,畅通多个“一米巷”,形成“外部大畅通、内部微循环”出行新格局,打造15分钟生活圈。

围墙没了,还能保障安全吗?记者注意到,街区各楼栋入口加装了防盗门,安装智能安防系统,居民可通过钥匙、密码、指纹等方式进入;街区安装了摄像头,实时监控;街区内部通过人车分流、合理标识等,让居民平安出行。

据介绍,津市城发集团依法取得街区一体化改造资质,引进社会资本,对新能源充电桩等专业经营设施采取“谁受益谁担责”方式投入建设改造;引进专业物业管理团队,实施街区全物业管理和全城环卫服务。

低成本提升品质,保留老旧小区历史沉淀之美

午后,晾晒着的衣服的影子,斜斜地落在墙上;阴凉的角落里,两位老人举棋对弈;“喜鹊闹春”立体墙绘前,女人们抱着孩子闲坐……如今的万寿苑街区,摒弃了老旧小区的脏乱差,保留了烟火风情与历史沉淀之美。

改造中,津市不搞大拆大建,而是紧盯居民需求,瞄准路面坑洼、油烟乱排、车辆乱停、管线老化等痛点发力。近两年来,万寿苑街区清除所有陈旧垂落、乱拉乱搭的电线,疏通地下管网6000多米,改造道路9000多平方米,安装烟道28条,确保街区干净整洁。

街区215亩范围内,新建体育设施40多套、适老化设施20多个,新、改建车位453个,新增日间照料及养老托幼中心、“时光轴”文化景观广场。打破原有区域分割后,公共场所和设施为全体居民共同享有。

为鼓励居民“做主人不当客人”,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实地走访,街道社区发放调查问卷3000多份,收集共性问题近百条、个性意愿300多条作参考,做到“共商共建共享”。

邻里间相守相伴,内心充盈才是真精致

真正的精致,在于内心的充盈。满足居民交流交往的情感需求,无疑是提升居住体验的重要一环。

万寿苑街区有一处廊道,上架玻璃屋顶,下设石桌椅。10多位老人坐着聊天、打牌,好不热闹。街区改造,表面上打通了小区之间的连接,实际上打通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72岁的周泽忠是这里的常客。“以前生病身体不好,又没地方去,一天到头窝在家里发呆。”周泽忠说,街区改造后,楼下多了遮风挡雨的休憩地,他开始走出家门,“我常常在这里一坐就是半天,晒太阳、聊天,觉得生活还是那么美好。”

一旁的田培仙老人频频点头:“我们这里伴儿很多。今年大年三十晚上,还有蛮多人到这里坐呢!”田培仙已91岁,依然爱热闹,爱交朋友。

一处小小的廊屋,成为居民的“社交大本营”。不少居民搬来自家的椅子凳子、抱枕靠垫,供大家取用,俨然把这里当成了室外小家。

万寿苑街区的变化,看得105街区的张静波心里直痒痒。“以前小区环境差,我一直想搬走,幸亏没搬呀。咱们这边现在也在改造,不会比万寿苑差。”张静波说,他每天闲着就去看施工,都快成“监工”了。(全媒体记者 卓萌通讯员 杨金蕾)

标签: 城镇化建设 津市老旧小区 精致街区 15分钟生活圈 围墙拆除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