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 来源:永州日报
- 2022-01-06 15:51:20
- 收藏
走进永州市蓝山县塔峰镇六七甲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迷人的乡村画卷:田间,渠道相通,路相连,一条条平坦洁净的水泥路环绕着田野、穿越村庄,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画扑面而来。“瞧瞧,我们这环境不比城里差吧。”70多岁的黄大爷一开口满脸自豪。
生态宜居,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近年来,蓝山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环境提升, 从“关键小事”入手
在蓝山县坪源村,独具风格的村规民约让人过目不忘。眼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居民们家家户户门口都配备了一个垃圾桶,自觉维护村庄环境卫生,养成了垃圾集中处理的良好习惯,改善了人居生活质量。乡干部龙舒介绍,湘江源瑶族乡每月开展“村庄清洁助力乡村振兴”活动,通过卫生评比带动大家积极性,同时养成一个自觉遵守环境的习惯,从环境的小小改变提升乡风文明。
建设美丽的三蓝大地,农村的美丽不能忽略。近年来,蓝山对村庄生活垃圾、乡村公路两侧、河道沟塘、宅前屋后等,展开了全域环境整治,通过细化镇村责任,明确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全县组建了共有674人保洁员队伍,每天清扫保洁村庄公共区域,建设11座乡镇垃圾中转站,调配3台压缩车、4台勾臂车和28个集装箱式垃圾桶供,解决了边远山区垃圾的转运处置难题。但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是后续通过全面落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长效维护。蓝山县将按照践行绿色发展道路,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要求,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高水平打造生态宜居农村环境。
留住文脉,从“乡愁”出手
吸引年轻人“返村”的,经济只是外在条件,内核却是那份对故土的眷恋。如何在青山绿水中唤醒乡愁,同样需要一次从内到外的焕新。为此蓝山在帮扶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积极协助村里完善配套设施,通过整村规划、园林景观、公共空间设计,打造旅游节点景观、改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等措施,提升整村人居环境。
改善外观不难,内在才是关键。2015年以来,蓝山县把为民着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打造当地特色文旅产业的同时,还着力去发掘当地独有的传统文化。通过文化的传承,打造“乡愁”文化,发展农旅产业,让村子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文脉传承不止在乡村振兴,2016年,蓝山发起了“非遗文化传承”,挑选具有文化代表性的古建筑,如虎溪自然村,帮助复原、活化古建文化历史风貌,非遗文化开展长鼓舞、伞舞、瑶族渡戒等传统传承瑶族文化技艺培训,助力非遗实现文化复兴。同时,编制全县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规划,百叠岭景区、云冰山旅游景区、大洞梨花悠乐园,全力打造成示范点,彰显蓝山县新农村的魅力特色。
生态宜居,从“城乡一体”着手
汇源瑶族乡大源村羊狮岭组供水工程水源不够,在干旱季节造成群众供水问题,水利部门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安排专家寻水源,经一个月的艰苦奋战,有效解决了该组22户群众饮水。近年来,蓝山县政府制定了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用好用活中央农饮维修养护资金安排21处80万元农饮维修养护项目,供水服务人口8.03万人、利用乡村振兴资金147万元改造了19处农村饮水设施,受益人口2.78万人。投资30余万元完成标准化水厂创建三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100%。
农村生活宜居不宜居,方便、快捷、配套的生活设施是核心指标,“城乡一体”是根本途径。2019年,蓝山县投入 2618.08万元,购置64辆纯电动公交车,方便群众。并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工作主线,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全力打造生态路、景观路、民心路、安全路。目前,全县共管养国省干线公路近174公里,农村公路超1265公里,农村公路等级率、铺装率均超过90%,实现了所有行政村水泥路宽达4.5米以上、畅通率达100%,25户及100人以上标准的自然村畅通率达100%。
为方便村民就医,蓝山县实行住院“一站式”结算,减轻医疗负担。组建了以中心医院牵头,15家乡镇卫生院为成员的蓝山县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实惠、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如今,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已经成为蓝山县乡村振兴的亮点。(□永州日报通讯员 邓圣尧 成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