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河滩”,到城市会客厅——杨凌“河长”治水纪实

  • 来源:群众新闻
  • 2023-08-23 09:14:10
分享到:
  • 收藏

一条大河波浪宽,清流奔腾永向前。8月22日,漫步11.8公里的渭河杨凌段,只见河道畅通,河岸披绿,河面宽阔,碧水荡漾,水草丰茂,鸟飞鱼欢,旖旎秀丽的“最美家乡河”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问水哪得清如许?为有“河长”治水来。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杨凌示范区聚焦渭河生态治理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中小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重点领域,通过全力打好河湖保护战、碧水保卫战,建立河湖治理长效机制等,使境内“三河两渠”的旧面貌实现了“长治久清”的根本性变化。

冲击“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

杨凌河湖生态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示着杨凌打造健康幸福河湖的丰硕成果,昭示着杨凌示范区河长制工作实现了从“有名有实”迈向“有能有效”。

河长制不是挂名制,而是责任制。近年来,杨凌各级河长通过常态化巡河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河道的“四乱”现象基本杜绝了,河水变清了,生态变好了,白鹭等160多种野生鸟类纷纷在此繁衍生息,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图景愈发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一体建设的渭河湿地生态公园成为杨凌人引以为豪的城市生态名片。

渭河治理不仅带来了“绿水青山”,也带来了“金山银山”。随着渭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沿渭土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产生了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杨凌的城市发展开始向南扩移,一批高效农业和低碳环保产业沿渭布局。

从渭河综合治理中尝到甜头的杨凌人,更加坚定了信心,继续把渭河生态治理提升向西延伸至扶风交界。昔日人迹罕至的“野河滩”,今日人流如织的“大公园”。渭河杨凌段,已成为展示杨凌城市形象的“会客厅”,也成为陕西渭河生态治理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改革机制彻底改变私采滥挖的河湖乱象

随着杨凌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砂石料需求旺盛,价格一路上涨。在巨额暴利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渭河杨凌段私挖盗采现象一度屡禁不绝。这不仅严重破坏河道的生态环境,危及河道防洪工程安全,还对河道沿线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为了根治这一“顽疾”,杨凌示范区在坚持高压严打、依法严惩等常规治理手段的同时,2019年下半年,积极筹建国有采砂公司,在全省率先推进河道采砂政府统一经营管理模式,探索形成了以国有统一管理为龙头的河道采砂管理“12345”模式,彻底根治了各类采砂乱象。

“12345”河道采砂监管模式实行后,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过去杨凌段有二三十家采砂场,开采总量大,上缴国家利税少;现在,开采总量变少了,每年上缴国家利税增多了,有效防止了国有资源资产的流失。国有砂场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采运营,杜绝了超量开采、超范围开采等违规违法现象。

同时,在政府统一指导下,砂石价格从以前140元/吨降低到80元/吨,大大降低了建筑企业和老百姓的用砂成本,挤压了私人乱采的利润空间,也彻底铲除了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生存土壤,砂霸现象销声匿迹,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区校融合积极服务旱区农业节水的国家战略

助力高校发挥科研优势,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杨凌示范区水务局以深入推进区校融合发展为契机,紧紧依托驻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涉水学科雄厚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两所大学积极主动承接中省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水土保持、高效节水灌溉、旱区节水农业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试验示范、技术推广,争取项目、资金等。

充分发挥驻区高校水利人才优势,助力水利事业发展。组建了示范区水利专家库,吸纳西农大、杨职院60多名资深水利专家入库,为杨凌及全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及时与省河长办、西农大水建学院对接,积极推动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加挂陕西省河湖长学院牌子,为全省河湖长制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积极推进高校节水工作,构建节水型社会。杨凌示范区内两所大学有学生6万多人,是开展水资源节约利用的重要群体和重点区域。仅以西农大南校区浴室合同节水为例,实施刷卡计时收费后日均用水率同比下降68.9%,一年实现节水21万方,节省水费74万元,相当于一年节约一个西安“兴庆湖”。(通讯员陈海涛尚遥记者刘坤)

标签: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

小米红米Pad SE接受评测
生活 20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