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长安》“二十四节气”姊妹篇 “十二月花令” ——小满时节牡丹开 四月令花入画来
- 来源:西安网
- 2023-05-21 10:10:25
- 收藏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提起这两句诗,想必您已经猜到了,十二月花令的第四位令花要C位出道了,它就是被民间冠以“国花”之称的——牡丹花。“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比起其他花朵的含蓄,它大气艳丽,雍容典雅,昂首怒放彰显王者之尊。西安综艺广播《书香长安》和西安网的朋友们农历四月好,我是主播蓝心。在桃花、杏花争奇斗艳的初春时节,牡丹花藏而不露,蓄势待发,直到到诸芳落尽,她才伸开硕大的花朵,将人间点缀的一片绚烂,留下世人的啧啧惊叹。在北方地区,小满前后是古牡丹开花的日子。关于她的故事,您可不要错过。
武则天贬花洛阳,应该是关于牡丹最著名的传说。自北宋以来,这个故事就盛传不衰。相传,武则天冬日游园,一时兴起,命百花同时开放。“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这道“圣旨”(《腊日宣诏幸上苑》)后来被编入《全唐诗》,更让人深信不疑。第二天,武则天游览花园时,看到园内众花全部违时竞开,却独有一片花圃中不见花开。细问后得知原来是牡丹抗命,武则天龙心大怒,将牡丹从长安贬到洛阳。可让她没想到的是,牡丹一到洛阳,立即花繁色艳,锦绣成堆。气急败坏的女皇下令将牡丹连根拔起,日晒火烧,谁知,这些已烧成焦木的花枝竟开出艳丽的花朵,绚丽灿烂,“焦骨牡丹”因此得名,也就是今天的“洛阳红”。牡丹仙子也以其凛然正气,被众花仙拥戴为“百花之王”。
逐出西京贬洛阳,心高丽质压群芳。铲根焦骨荒唐事,引惹诗人说武皇。
——徐书信《牡丹传说》
这个故事可能是虚构的,但是武则天喜爱牡丹则确有其事。唐代进士、分司东都(洛阳),官至同平章事(宰相)的舒元舆在《牡丹赋》里记录,武则天一生对牡丹钟爱有加。洛阳成了正都后,她曾把家乡“西河”(今山西省汾阳市)的优良“牡丹品种移栽到东都西苑(今洛阳市区西部)。
“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寖盛。”欧阳修在其《洛阳牡丹记》中写道:“自唐则天以后,洛阳牡丹始盛。”
由此可见,牡丹成为唐朝的“花中顶流”与女皇武则天有密切的关系。但她并不是第一个在皇宫里种植牡丹的君王,牡丹原本“遁乎深山,自幽而著”。隋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标志着中国牡丹作为观赏花卉,由野生进入皇家宫苑,并形成集中观赏的场面。
牡丹花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秦汉时代牡丹以药用植物被记入《神农本草经》;东晋顾恺之的名画《洛神赋》中出现牡丹形象;北齐杨子华画牡丹,名闻天下。现在只要一提起牡丹,大家总想到“洛阳牡丹甲天下“或“曹州牡丹甲齐鲁”,殊不知《曹县志》里明确记载:“牡丹非土产也,初盛于雒下(今陕西省雒南县),再盛于亳州。彼时已六、七百种,分五色排列,叙至于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这里提到的雒下,其实就是今天陕西省商洛市雒南县。所以西安有很多的牡丹观赏园也就不足为奇了,兴庆宫、阿姑泉、西郊牡丹园,您都去了吗?花令不等人,再不去花可就谢了。
可能因为武则天的特殊偏好,唐朝是历史上牡丹最受推崇的一个时期。花开时节,从皇宫大院到乡村僻野,尽是赏花之人,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真实地表现了当时万人空巷赏牡丹的生动场面,彰显出雍荣华贵的盛唐气象。在唐代的大量种植下,牡丹的栽培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繁育出众多的品种,使牡丹花瓣化程度提高,花型花色增多,也出现了专业花师,他们种植牡丹的绝技密不外传。
“洛人宋单父,善种牡丹,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唐皇李隆基召至骊山,植牡丹万本,色样各不同。”——柳宗元《龙城录》
在花朝节那期节目中,我提到过,宋代是一个爱花成痴的朝代,连杀人不眨眼的梁山好汉都头戴簪花,宋人对花的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尤以牡丹最为耀眼。宋代,洛阳成了全国牡丹中心(明代的《广群芳谱》说:宋人以洛阳牡丹为“天下冠”。)牡丹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成熟经验。欧阳修遍历洛阳城中十九个花园,寻觅牡丹佳品,写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篇研究牡丹的专著《洛阳牡丹记》,全书27000字,将牡丹类别、花种、生存地理环境描述得极为详细,他认为“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如今,洛阳牡丹文化节已升格为国家级赏花节会。
这其中还有一个关于牡丹花的有趣历史典故,不能不提一下。西汉末年,汉光武帝刘秀在躲避王莽追兵时,曾躲入弥陀寺的牡丹花丛中逃过一劫,他称帝后,感念救命之恩,遂赐名“汉牡丹”。据说弥陀寺至今仍有汉代遗留下来的四株牡丹,花径达10厘米之多,每当花开,都会吸引成千上万人前来观赏。“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牡丹花,几乎是国色天香的代名词。以其香浓色艳的富贵之枝,被人誉为“花中之王”,它仪态万千,醉人消魂,所见者无不为之倾倒,难怪有人说:“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管领春风一大家,肯随众卉斗豪华,天生不做寒酸像,错被人呼富贵花。”中国人喜欢牡丹花,不仅因为它繁花似锦的风华绝代,更因为它劲骨刚心、不畏强权的优秀品格。牡丹的花期将近一个月,那时其它的花大部分已经凋谢,独有牡丹花开满园,显示着“百脉畅通,气不可遏”的生命精神,这与中华民族精神力量高度一致。
古时关于牡丹的花神传说众多,有人说是貂蝉,她曾在牡丹花旁翩翩起舞;也有人说是“曲庭飞花”的汉武帝宠妃丽娟;但最知名的,当属唐朝诗人李白。唐玄宗偕同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命李白进宫写诗。李白一蹴而就三章《清平乐》:“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成为了写牡丹的佳作,从此他被百姓冠以“牡丹花神”之称。武则天怒烧牡丹,成就了洛阳焦边牡丹的灿烂,谪仙李白离了官场,才活得更豪迈酣畅、洒脱超逸。李白与牡丹,是否有相似之处?
徐祯卿《看花铭》曰:“名花犹美人也,可玩不可亵,可赏不可折。撷叶一片,是裂美人之裳;掐花一痕,是挠美人之肤;拗花一枝,是折美人之肱也。”
开花,是植物一年之中生命力最强盛的体现。俗话说:种花一年,看花十日,最后想提醒各位赏花人,做一位护花之人。如果没有落花反枝的妙法,我们还是不摘为好,《醒世恒言》里的护花使者秋翁语重心长地劝诫:“这花虽是微物,但一年间不知废多少工夫,才开得这几朵。不争折损了,深为可惜,况折去不过二三日便谢了,何苦做这样罪过!”有生命力的花才是最美的,就让牡丹这个古老而优美的花卉,留在枝头迎风盛开,在花开花落的韵律中陪您走过四季,经历风雨,这样不是更好吗?
《惜牡丹》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牡丹十大名贵品种的历史渊源
牡丹十大名贵品种之一:“魏紫”,出自五代洛阳魏仁博家。花紫红色,荷花形或皇冠形。花期长,花量大,花朵丰满,被推为“花后”。
牡丹十大名贵品种之二:“赵粉”,出自清代赵家花园。因花为粉红色而得名,旧时称“童子面”。花型多样,植株生长势强,花量大,为多花品种,清香宜人。
牡丹十大名贵品种之三:“姚黄”,出自宋代洛阳邙山脚下白司马坡姚崇家。花初开为鹅黄色,盛开时金黄色。花开高于叶面,开花整齐,花形丰满,光彩照人,气味清香,有“花王”之称
牡丹十大名贵品种之四:“二乔”,出自宋代元丰年间银李园,原称“洛阳锦”,移至曹州(今菏泽)后改称二乔。同株、同枝可开紫红、粉白两色花朵,或同一朵花上紫红和粉白两色同在,甚为奇特。
牡丹十大名贵品种之五:“洛阳红”又名“紫二乔”、“普通红”。花艳紫红色,为丰花品种,一株能开百朵花,璎珞满身。花繁叶茂,被冠以“新花后”的美称。
牡丹十大名贵品种之六:“御衣黄”又名“御袍黄”。出自宋代洛阳邙山脚下白司马坡姚崇家。花初开为鹅黄色,盛开时金黄色。花开高于叶面,开花整齐,花形丰满,光彩照人,气味清香,有的花面竟达直径一尺多,有“花王”之称。所谓“姚魏从来洛下夸,千金不惜买繁华”是也。
牡丹十大名贵品种之七:“酒醉杨妃”,开粉紫色花,盛开顶部为粉红色。由于植株枝条柔软,花头下垂,纤纤醉态,故名“酒醉杨妃”。株丛高大开展,枝粗叶厚,花浅粉紫色,白中透红,状如酡颜,荷花型或托桂型,有时为皇冠型。因花梗软,花朵侧开或垂头,加上枝叶稀疏下垂,好似醉酒之杨妃,不胜扶持。
牡丹十大名贵品种之八:“青龙卧墨池”,叶肥大而圆,质厚,小叶卵形,缺刻少而钝。叶面绿色带紫晕。花浅墨紫色,托桂型,有时为皇冠型。基部色泽明显加深、宽大、圆整的二轮外瓣围绕着细碎而卷曲的内瓣,正中的雌蕊瓣化成青绿色,狭长、翻卷的彩瓣,周围是墨紫色的多层花瓣,似一条青龙盘卧于墨池中央,故称之青龙卧墨池。观赏价值高,生长旺盛,着花多,是著名的老品种之一。
牡丹十大名贵品种之九:“白雪塔”,出自于洛阳,一名白玉,原名玉楼春,宋周师厚《洛阳牡丹记》载:“玉楼春,千叶白花也。类玉蒸饼而高,有楼子之状”。花白色,皇冠型。外大瓣,内瓣细而皱折,层叠高起呈球型,瓣基有紫晕。花径16厘米,花高8厘米,花初开绿白色,盛开莹白似雪如玉。
牡丹十大名贵品种之十::“欧碧”又名“豆绿”,《墨庄漫录》记载:“洛中花工,宣和(宋徽宗年号)中以药壅白牡丹,次年开花为浅碧色,号欧家碧。《亳州牡丹史》载:“八艳妆,盖八种花也。中有绿花一种、色如豆绿,真为异品。”可能豆绿之名,即出于此。今人王世瑞在《牡丹名品简介》中说:“豆绿又名欧碧,为洛阳城古老品种。开候较晚,瓣质肥润透明,犹如碧玉。”足证古之欧碧,即今之豆绿。此花为世间稀有名贵品种。豆绿以颜色似豆翠绿为名,色如青豆,娇嫩抚媚,清爽袭人,是绿牡丹品种的代表。(东莞花卉协会整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