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陶渠遗址发现8座“甲”字形大墓 考古证实为两周时“京”国所在地
- 来源:三秦都市报
- 2023-02-13 09:47:26
- 收藏
陶渠M16三号车车舆内铜器
2月12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我省韩城市陶渠遗址发现西周、东周时期8座“甲”字形大墓,发掘完成7座。考古人员综合墓葬的年代、葬制葬俗以及“京”字铭文等初步推断,陶渠遗址是西周、东周两周之际的“京”国所在地,对研究周代的分封制、政治地理、“夷夏融合”等问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遗址面积约80万平方米
陶渠遗址位于韩城市芝阳镇陶渠村东北、西赵庄村西,跨芝水河南北两岸。20世纪80年代发现,《韩城市文物志》中公布为西赵庄遗址,第三次文物普查更名为陶渠遗址与陶渠墓群。
2020年5月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韩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对该遗址开展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通过两年多的工作,基本摸清了陶渠遗址的年代、布局、结构、内涵等,陶渠遗址两周时期遗址面积约80万平方米,遗址北部以东西向壕沟为界,有高等级居址区、普通居址区、大型墓葬区、中小型墓葬区等。在发掘完成的7座“甲”字形大墓以及车马坑K1的填土中发现有板瓦、筒瓦、陶器残片等,M26、M28、M29、K1等填土中还发现有原始瓷片、骨器、制骨废料等,说明在大型墓葬建造之前,此区域或是高等级居址区、制骨作坊等。
“甲”字形大墓出土“京”字铭文铜戈
已发掘“甲”字形大墓7座,M16为其中规模最大者,全长36.6米,墓道长28.5米、宽3.8-4米,墓室长8.1米、宽6米、深约9米。M31全长32.7米,墓道长25.3米、宽3.6-3.8米,墓室长7.4米、宽6.1米、深8.8米。“甲”字形墓葬均被盗严重,四周有活土二层台,除M16外,其余六座大墓均发现有1-3个数量不等的殉人,较为特殊的是M29东北侧殉人为“俯身葬”;M16采集有“玉覆面”残片。
“甲”字形大墓在墓道中均埋葬有数量不等整车马,马车有两马、驷马之分,根据墓葬规模略有等差,M16、M31随葬7辆车,M17墓道埋葬6辆车,M1、M26、M28、M29墓道埋葬5辆车,车辆在墓道内依次排列,个别车舆内有放置器物的现象,如M28墓道一号车舆内出土铜鼎、铜甗,M16墓道一号车车舆内出土2件铜戈,均有铭文“京”字,M16墓道三号车车舆内出土3件铜铃和1件铜小罐。
中型墓均为东西向竖穴土圹墓,位于“甲”字形墓的东西两侧,共发掘五座。残存少量陶器、海贝、石磬、铜器残片等。
尘封“京”邑露出“真容”
“发掘前,学者多认为陶渠遗址是春秋时期的梁国遗址。但通过此次发掘,综合墓葬的年代、葬制葬俗以及‘京’字铭文等,初步判断陶渠遗址的性质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京’邑。”陶渠遗址考古队队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耿庆刚说,“京”氏为嬴姓,其族源自东方;自宋代以来发现两周时期十余件“京”氏器,西周金文中有“京夷”与“秦夷”等并称。《竹书纪年》记载“晋武公元年,尚一军。芮人乘(偷袭)京”,此时“芮”在韩城梁带村,距陶渠遗址直线距离22公里,进一步证实陶渠遗址为“京”的合理性。
《清华简·系年》记载“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晋人焉始启于京师。”关于“京师”地理位置争议颇多,陶渠遗址为“京”邑,从地理方位来看,陶渠遗址也有称“京师”的可能。耿庆刚表示,陶渠遗址是关中地区两周之际为数不多的畿内封邑遗址,对研究周代的分封制、政治地理、“夷夏融合”等问题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记者赵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