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快讯】创新发展释放澎湃动能

  • 来源:陕西日报
  • 2022-07-22 08:40:09
分享到:
  • 收藏

图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逐日工程”团队研发的世界首个全链路全系统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供图


(资料图)

核心技术能创造多少财富?

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王磊教授用事实给出答案。

凭借“盐湖提锂”核心专利技术,该团队孵化的企业只用了5年时间,就实现了市场价值几何倍增长:2017年成立时注册资金只有2000万元的西安金藏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市场估值达到30亿元,预计今年底达到80亿元。

“今年年底,我们将冲刺独角兽企业!”王磊信心满满。

陕西还有很多像王磊这样的大学教授,用知识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这是陕西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科教资源、释放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突破,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创新,正成为引领陕西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添动力

6月30日,国内目前成本最低的煤化工二氧化碳捕集项目——延长石油年捕集30万吨二氧化碳项目在榆林建成投产。同日,该集团全球规模最大的煤基乙醇项目——榆神50万吨/年煤基乙醇项目建成试车。

依靠科技创新,陕西传统优势产业已经走出了一条低碳循环的转型升级之路。这源于陕西始终坚持的一条理念: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2012年,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一张因地制宜、层层推进的创新蓝图在三秦大地迅速铺开——

2013年,陕西成为继江苏、安徽后全国第三家创新型试点省份建设省,围绕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融合先行先试,开展多项改革探索。

2016年,陕西制定《陕西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把陕西建设成为创新体系健全、创新机制高效、创新创业活跃、创新能力领先的西部创新高地。

2020年,陕西省制定了《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紧扣各类创新主体、广大科研人员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破解的堵点难点,推出9个方面共38条政策,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2021年,为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和潜能,陕西创新性地提出,举全省之力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

创新千帆尽举,发展破浪前行。

十年来,陕西科技创新实现了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

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北斗组网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层出不穷的“国之重器”上烙上鲜明的“陕西印记”。

一大批原创成果喷薄而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逐日工程”团队研发的世界首个全链路全系统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宝钛集团自主设计研制的4500米深潜器钛合金载人球舱,实现了我国深海潜水器关键部件国产化。

在医药卫生、资源综合利用、公共安全、文化旅游、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领域,一大批科技成果也持续走进现实。

改革蓄势能

7月13日,陕西省高校院所“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集中路演在西咸新区启动。未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46家高校院所的439个优质项目将在秦创原路演平台得到集中展示。

为了充分释放科技资源潜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陕西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打破了科研人员“不敢转”“不愿转”“没钱转”的尴尬。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52家高校全面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17724项科技成果已单列管理,1052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666名科研人员和36名科研管理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参加职称评审。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

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不仅要拼谁的创新资源多、谁的创新平台好,还要拼谁的创新生态更优、体制机制更完善。瞄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陕西的做法是:改革。

拆藩篱、涉深水、蹚新路、亮硬招、见实效,陕西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持续向纵深推进。

立导向——针对科研评价难,陕西探索科研评价“换把尺”。陕西不断深化“三评”改革,开展“四唯”清理专项行动,完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同时,陕西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建立科研领域“红黑名单”,营造诚实守信的科研环境。

破羁绊——扩大科研单位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自主权,让“打酱油的钱也能买醋”。陕西在科技重大专项试行“里程碑”式管理制度,在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推行“经费包干制”,开展“目标契约、合同管理”领衔专家项目试点,赋予科研人员更大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

重激励——陕西通过优化奖种结构、调整奖励对象、改变评审机制、实行提名制、强化科技奖励荣誉性等事项,构建科技奖励制度体系,激励自主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列车”跑得更快,还要金融支持。一系列精准的科技金融政策频频落地,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开展风险补偿、融资担保……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催生一大批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发展添活力

得益于面向企业的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持,陕西航空硬质合金工具有限责任公司近几年先后完成了国家重大专项课题、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等多个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在这些科技项目的带动下,该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3500余万元。

创新投入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2021年,该企业高技术产品收入占比达到70%以上,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利润同比增长52倍。

从西安金藏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到陕西航空硬质合金工具有限责任公司,正是我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2021年,全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189家、增幅38.7%,数量位居全国第10;高新技术企业8397家、增幅35.5%,连续两年新增数量超出全国增幅近17个百分点。科技对陕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从2011年的52.07%提高到2021年的59.5%。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多措并举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积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优势科技资源和创新服务向企业集聚,努力推动全省科技型企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今年4月,省政府印发《陕西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提出了针对科技型企业实施梯度培育、精准施策的科技型企业发展倍增计划。

聚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陕西聚众智、谋发展、创未来,努力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科技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态势。

今年上半年,全省登记技术合同26167项、成交额1257.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43%;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766家。

创新,潮涌三秦。

发展,动力澎湃。(记者 张梅)

标签: 科技创新 科技成果 党的十八大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