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关注:“百戏俑坑”28号俑“复活记”

  • 来源:陕西日报
  • 2022-07-06 09:47:53
分享到:
  • 收藏

工作中的马宇。通讯员张天柱摄


(资料图片)

修复完成的28号俑。通讯员张天柱摄

6月11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首次对外公布:出土于秦始皇陵K9901百戏俑陪葬坑的28号俑修复完成。

不同于常见的威风凛凛的兵马俑,修复完成的28号俑显得憨态可掬,呈仰卧姿态,因此被称为仰卧俑,其姿势很像是在做杂技动作。如此罕见的造型,让28号俑一经公布就迅速引起网络热议。还有网友晒出模仿其姿势的照片,28号俑迅速成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新晋“网红”。

这位新晋“网红”的诞生,离不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师马宇,他是28号俑的“主刀医生”。6月24日,记者前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通过这位文物修复师的讲述,了解他的文物修复故事。

挑战再现独一无二的28号俑

马宇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师。从业30年,马宇带领团队修复了200多件文物,其中不乏国家一级文物。

就是这样一位“身经百战”的文物修复师,在回忆28号俑的修复过程时,也不禁发出“极具挑战性”的感慨。

28号俑出土于秦始皇陵K9901百戏俑陪葬坑中部。K9901百戏俑陪葬坑于1999年试掘。2011年至2013年,考古人员对该坑进行了整体重新发掘。由于其中出土的陶俑与兵马俑有着较大的差别,学术界推测这些陶俑是为秦代宫廷提供百戏表演的百戏俑,并将该陪葬坑暂定名为“百戏俑坑”。与秦兵马俑坑象征着军阵的内涵不同,百戏俑坑象征着秦代宫廷娱乐杂技机构。

据马宇回忆,发掘时,28号俑残破非常严重,碎成了72块残片、12片残渣。为了清理、拼接这些残片和残渣,重现28号俑的独特风采,马宇修复团队花费了9个多月的时间,遇到不少挑战。

28号俑的上半身与下半身是否要粘接在一起,是马宇纠结的头号问题。

马宇介绍,因为28号俑腰部弧度较大,并且是一处较明显的受力点,若上半身与下半身粘接在一起,在以后的搬运、移动过程中,稍有震动、晃动,很有可能会导致腰部损坏。同时,由于百戏俑被严重扰动,28号俑的头部、双手暂时无法确定,考虑到如果后期拼对出该俑的头部、双手,腰部粘接会对28号俑后期的修复工作造成影响,形成二次破坏。“因为一些客观原因,以及后期可操作性的考虑,我们经过研判决定,暂时不将28号俑上半身与下半身粘接。”马宇说。

为了更好地展现28号俑的姿态,马宇动手设计、反复调整,为28号俑定制了展示支架。最终,修复完成后的28号俑俑身通长154厘米,重101.4公斤,以独特的姿态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值得一提的是,在28号俑的保护修复中,马宇发现其腹部表面彩绘上有三枚连续的指纹痕迹,应该是2000多年前的工匠在制作陶俑时留下的,这让他兴奋不已。马宇回忆说:“看到指纹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们在和古人之间进行一种对话,2000多年前的古人在制作这些东西时,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制作难度有多大?”

敬畏匠心传承文保技术

提取、清理、回贴、加固、拼对、补全、封护……马宇和同事们日复一日,用历史的碎片,重现大秦帝国的风采。

在马宇看来,秦始皇帝陵的兵马俑修复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复活工程”。“修复文物是修复师们给予文物第二次生命的过程,也是探寻大秦帝国所埋藏的秘密的过程,是一项艰难而神圣的工作。”马宇说。

马宇虽然是文物修复师,但他的工作并没有停留在修残补缺的层面上。“修残补缺只是做了文物的还原工作。文物修复,不仅要最大限度地还原文物原样,还要挖掘文物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马宇说。

为此,马宇坚持给他修复的每件文物制作修复档案,记录它们从出土到修复完成的细节,并以报告的形式提供给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供专家学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我们尽量把修复档案做得完整一点,把得到的信息都记录下来,这是对前人的负责,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一手资料。文物里隐藏的奥秘,也许我们这一代人解不开,但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后人终有一天能解开。”马宇说。

“工匠精神是永恒的,它可以跨越千年而存在。作为新时代的文物修复师,我们心中要怀揣一份使命——保护中华瑰宝和传承工匠精神的使命。”马宇说。从修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第一件戟、第一件石铠甲,到如今修复28号俑,这份使命感和对历史的敬畏之心贯穿于马宇文物修复生涯的始终,也感染着他身边的同事。

多年来,马宇修复团队始终注重科学研究,他们对以往文物修复中采用的传统工艺、设备进行了多项革新,树立了行业典范,形成了行业标准,打造出一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陶质彩绘保护修复团队,努力让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代代传承下去。(记者 郭青杨露雅)

标签: 秦始皇帝 大秦帝国 秦始皇陵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